设备备件的几种储备形式
仪器信息网 · 2009-04-08 21:40 · 7772 次点击
根据设备备件的性质,按储备形式分为以下5种。
(1)成品储备
在设备修理中,有些备件要保持原来的尺寸,如摩擦片、齿轮、花键轴等,可制成(或购置)成品储备,有时为了延长某一零件的使用寿命,可有计划有意识地预先把相关的配合零件分成若干配合等级,按配合等级把零件制成成品进行储备。例如,活塞与缸体及活塞的配合可按零件的强度分成两三种不同的配合等级,然后按不同配合等级将活塞环制成成品储备,修理时按缸选用活塞环即可。
(2)半成品储备
有些零件必须留有一定的修理余量,以便拆机修理时进行尺寸链的补偿。如轴瓦、轴套等可以留配刮量储存,也可以粗加工后储存;又如与滑动轴承配合的淬硬轴,轴颈淬火后不必磨削而作为半成品储备等。
半成品备件在储备时一定要考虑到最后制成成品时的加工工艺尺寸。储备半成品的目的是为了缩短因制造备件而延长的停机时间,同时也为了在选择修配尺寸前能预先发现材料或铸件中的砂眼、裂纹等缺陷。
(3)成对(套)储备
为了保证备件的传动和配合,有些机床备件必须成对制造,保存和更换,如高精度的丝杠副、蜗轮副、镗杆副、螺旋伞齿轮等。为了缩短设备的修理的停机时间,常常对一些普通的备件也进行成对储备,如车床的走刀丝杠和开合螺母等。
(4)部件储备
为了进行快速修理,可把生产线中的设备及关键设备上的主要部件,制造工艺复杂、技术条件要求高的部件或通用的标准部件等,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组成部件适当储备,如减速器、液压操纵板、高速磨头、金刚刀镗头、吊车抱闸、铣床电磁离合器等。部件储备也属成品储备的一种形式。
(5)毛坯(或材料)储备
某些机械加工工作量不大及难以预先决定加工尺寸的备件,可以毛坯形式储备,如对合螺母、铸铁拨叉、双金属轴瓦、铸铜套、皮带轮、曲轴及关键设备上的大型铸锻件,以及有些轴类粗加工后的调质材料等。采用毛坯储备形式,可以省去设备修理过程中等待准备毛坯的时间。
根据库存控制方法,储备形式分下列两种:
①经常储备。对于那些易损、消耗量大,更换频繁的零件,需经常保持一定的库存储备量。
②间断储备。对于那些磨损期长,消耗量少、价格昂贵的零件,可根据对设备的状态检测情况,发现零件有磨损和损坏的征兆时,提前订购(生产),作短期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