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山二核自主调试与核电国产化(一)
仪器信息网 · 2007-06-08 21:40 · 26470 次点击
秦山核电二期工程是继秦山核电站(秦山核电一期)和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建成投产后,由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调试运行和管理的第一座装机容量为两台65万千瓦级压水堆型商用核电站工程。
该核电工程采用压水堆型,反应堆采用两个环路,每个环路按电功率30万kW标准化设计,单堆额定热功率为1930MW。汽轮机为单轴四缸六排汽,额定出力为643.85MW,最大保证出力为689.024MW。发电机采用水-氢-氢方式冷却,额定功率为650MW,最大连续功率为700MW。电站设计寿命40年。
工程建设计划总工期为72个月,其中土建29.5个月(从浇灌第一罐混凝土到安全壳封顶),安装26个月(从安全壳封顶到主回路水压试验结束),调试16.5个月(从主回路水压试验结束到投入满功率商业运行)。计划于2002年6月1日第一台机组满功率商业运行。
1号机组于1996年6月2日浇灌第一罐混凝土,到1998年11月10日安全壳封顶,土建基本结束,进入安装阶段。2001年3月2日主回路水压试验完成,安装基本结束,进入全面调试阶段。到2002年4月15日完成了100小时满功率连续运行考验。至此,经过13.5个月的调试,完成了1号机组的全部调试任务,比计划提前47天进入满功率商业运行,取得了自主调试的完全成功。
1我国首台国产化商用核电机组的调试
1.1调试模式的确定
所谓"调试模式",主要包括调试人员和调试组织机构、调试项目管理、调试文件体系以及调试实施方式等方面。大致有三种模式:一是完全委托承包,属"交钥匙"模式;二是委托承包,业主参与,由承包商总负责和技术支持;三是完全自主的调试模式。
纵观我国近20年的核电发展道路,秦山一期30万kW核电站是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建造和调试运行的原型堆核电站,它的建成发电结束了我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是核电国产化的起步。大亚湾核电站是从法国成套引进的项目,从设计、设备制造、建造到调试均属引进型的、由国外总承包建设的核电站,它的调试主要由国外承包商负责完成。
"九五"期间开工建设的4座核电站(秦山二期、岭澳、秦山三期和田湾核电站)8台机组,除秦山二期外,其余均属成套引进型或主要部分引进型,其调试模式也是主要由国外承包商总负责和技术支持来完成核电机组的调试任务的。
秦山核电二期工程2台600MW核电机组是由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其调试只能靠自己完成。即按照"自主调试"模式,依靠业主自己的人员和技术力量,组建自己的调试队伍,由业主负责调试项目管理,实施与国际接轨的、独立自主的调试管理和调试实施,完成全部调试任务,直到满功率商业运行。
1.2自主调试的实施
1.2.1建立自主调试的组织机构
按照自主调试模式,在学习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主要依靠业主自己的人员和技术力量,按"调试运行一体化"总体考虑,从生产系统(如运行、维修、技术、安防等处室)抽调部分人员,组建了自己的调试队。调试队在总经理领导下,由总工程师直接指挥,并设正、副队长,负责调试队的全面工作。调试队设立调试管理组、技术组和办公室,作为计划、协调、技术和文件资料等的管理部门;下设13个调试专业组,分别为核岛系统组、常规岛系统组、BOP及通风空调系统组、三废工艺系统组、电气系统试验组、机械和装换料工艺组、仪控试验组、化学分析保养组、物理热工试验组、燃料组件及役检组、辐射防护(包括火灾探测及保安系统)试验组、安全壳试验组和通讯试验组,按不同专业分工,分别负责各自专业范围内调试项目的准备(包括文件准备)、实施和总结工作。
调试队中最高峰时配置250人左右,并进行了明确的职责分工和授权。根据不同阶段调试和运行任务量的变化,人员可进可出,随时调整,相互支援,真正做到"调试运行一体化",这不仅可始终保持任务饱满,而且可以不增加公司的人员总编制,避免了投产后的人员富余,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益,还可有利于人员的培养,有利于由调试向运行的顺利交接和平滑过渡。
1.2.2严格遵守标准规范,确保调试高质量
调试全过程严格遵守了国家核安全局有关法规HAF103"核电厂运行安全规定"和导则HAD103/02"核电厂调试程序"、HAD003/09"核电厂调试和运行期间的质量保证",并参考法国核电站调试的有关标准、规范及其文件体系,进行调试文件准备、试验实施和管理,做到了与国际接轨,确保了调试的高质量。
1.2.3创新编制一套完整的调试文件体系
除了设计院提供的指导性文件外,为了满足调试实施的需要,还编制了一套完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