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企业界统计数据质量的控制

  仪器信息网 ·  2011-04-14 22:13  ·  33264 次点击
信息是企业决策的灵魂,其最原始的表现形式是数据,统计则是收据、加工数据的一项重要工作。“统计数据的质量是统计工作生命线”。那么,统计数据质量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是什么?如何控制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对此,我们结合多年来基层统计工作的实践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清醒地认识当前统计数据的质量问题
应当看到,目前企业统计数据的质量参差不齐,不尽人意,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主要表现在:
①统计数据不实,甚至弄虚作假;
②统计信息滞后,统计数据局限于单纯的事后统计,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乏力;
③统计数据(指标)体系与现行的经营管理体制和要求产生脱节;
④统计数据记录不全,报表项目擅自更改;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
一是与统计工作者业务素质有关。主要表现在统计观念缺乏创新,统计工具和方法单一,造成统计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权威性“弱化”,指导决策和服务管理的职能作用“淡化”。
二是与企业统计工作的环境和条件有关。主要表现为统计主管部门职能作用不强,统计队伍不稳定,统计基础管理滑坡,对统计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系统研究不力,部门之间各自为政,制度不统一,管理不协调,统计核算依据不明确,在数据采集、核算中,存在非法借用、转移等混乱现象。
三是受当前经济生活中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的不正之风影响,一些单位负责人依法统计意识薄弱,受部门利益或个人利益驱使,自行修改统计资料,强令或授意统计人员编造虚假的统计报表等。
二、科学界定和把握统计数据质量的基本内涵
⒈关于统计数据质量的含义
所谓“质量”,是指“产品、体系或过程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要求的能力”(ISO9000:2000定义)。“统计”是“将原始数据整理转化为二次加工数据或信息的一个过程”。在这里,“原始数据”是统计过程的输入,“二次加工的数据或信息”是统计过程的产出,所以,统计数据的质量,可以理解为“数据的一组品质标志满足本工序、上下工序及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要求的能力的综合”。在给出的定义中,质量的主体是数据,质量的客体是企业的本工序、上下工序及整个企业组织,质量控制的本质就是主体满足客体的能力的综合。
如果统计数据质量的概念是片面的或残缺的,那么一切统计数据质量的控制方法或改革思路,都可能与提升统计数据质量“南辕北辙”,这也是强调科学界定统计数据质量基本内涵的原因所在。
⒉从三个基本层面上把握统计数据质量的内涵
①核心质量。“核心质量”是提供给数据使用方的最基本的效用或能力,也是控制统计数据质量的基础和中心内容。核心质量包括两个最基本的要素特征,即真实性和时效性。数据采集、核算、传递的真实性、可靠性,是统计数据质量的生命之本,关系到统计部门的声誉和存在价值;时效性、及时性是统计数据质量的活力之源,关系到统计数据自身的价值和效力。
②形式质量。“形式质量”是“核心质量”的重要保障,主要体现在:统计法规、制度、标准是否健全完善;统计的内外部环境是否健康;统计指标体系是否科学;等等。形式质量控制的目的在于基本地实现和维持核心质量对于数据使用方的基础满足能力。
③附加质量。“附加质量”是“核心质量”的扩展和延伸,往往需要借助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的改革或重要改善才得以实现,如组织运行机制的改革,或者通过统计信息自动化建设,或者采用新的统计技术、统计工具等,都可能带来统计管理体制的变革,进而带动统计数据核心质量和形式质量的“质”的飞跃。
需要强调的是,统计数据质量的三个层面,是互为基础,相互促进,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其中,在一定时期和条件下,核心质量的受控是第一位的,形式质量的有效控制往往只起到维持或促进核心质量的功用,而核心质量的层次提升,则更多依赖于附加质量的实现。所以,在特殊背景条件下,企业或组织完全可以率先从附加质量的突破上实现核心质量的快速提升,但即使如此,形式质量也需要适时地实现其应有的改善或变革,以在更高的层面上维持或促进新的核心质量的实现。
三、综合治理,系统优化,控制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⒈全员的统计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意识,是构筑“核心质量”的基石。领导者的法制观念和对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视程度以及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统计数据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力和作用力。只有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高度的统计法制观念,具有基本的工艺技术知识和娴熟的统计技能的统计人员,才具备了做好统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而高层管理者的政治素质对于统计数据质量具有典型的、具有双刃性的诱导作用或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因此,各级领导和统计人员都要认真学习和贯彻《统计法》,树立高度的统计法制观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这是做好统计工作前提和基础。
⒉全面的统计过程质量控制,是提高统计质量的有力保障。统计数据的质量是统计“过程”的结果,所以必须对统计调查、数据收集、统计核算、统计分析、统计报告、统计服务、统计监督等各个环节,统筹兼顾、系统优化,而不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地搞单打一,现代管理的“木桶理论”也说明了这一点。
⒊加大新的统计技术和质量改进技术的应用,是提升“附加质量”的必要途径。计算机技术不仅可以实现数据处理高速化、数据传输网络化、数据贮存资源化,从而降低统计数据在人工处理、传输、贮存等环节上的技术性误差和逻辑性差错,而且有利于从机制上形成强有力的统计质量管理体系,维护统计数据管理相对独立性并有效地遏止随意虚报、瞒报以及统计数据质量上的其他腐败行为。
⒋领导重视,是实施综合治理、系统优化的前提和关键。只有领导重视,才能在一个企业营造出依法统计的良好环境,才会有严格、大胆的管理,才会有统计数据质量的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面对企业行为市场化特征日趋明显的形势要求,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现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只有不断加强统计数据质量自身内在规律的研究和探索,实施系统改进和综合治理,企业统计数据的质量才能够得到有效改善和不断提高。
主要参考书目:
1、(日)小野滋著:《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
2、倪加勋等著:《应用统计学》
3、(美)朱兰著:《质量控制手册》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