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风险审计

  仪器信息网 ·  2011-06-24 10:23  ·  37987 次点击
近年来,风险审计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引起广大审计工作者的重视。国家审计署在《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已将风险评审纳入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范围。研究和探讨风险审计,对于促进内部审计的发展,更好地为现代企业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审计是指企业内部采用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进行以测试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各业务循环以及相关业务的风险识别、分析、评价、管理、处理等为基础的一系列审核活动。对企业的风险管理、控制及监督过程进行评价进而提高他们的效率,帮助企业实现目标。
风险审计是一种职业工作,是通过测试风险管理的有关方面或相关因素,对风险程度及管理情况做出鉴别、评价,以实现企业运营目标。风险审计为战略决策及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信息保证的重任。
风险对于企业来说,就是发生给企业带来财产损失或影响企业目标实现事故的可能性。它是一种或有损失,而不是必然损失。除少数固有风险难于预测和控制外,一般具有可测性、可变性和可控性。
风险在市场体制中普遍存在。任何、任何活动,从始至终都伴随着风险。既有来自内部的风险,又有来自外部风险;既有显性风险,又有隐性风险。例如筹款集资存在到期难于归还的偿付风险,投资经营存在得不到预期回报甚至血本无归的亏损风险,预购赊销存在客户拖延履约或出现坏账损失的信用风险,对外贸易存在汇率风险,互相担保存在承担连带代付责任的风险……,风险之多不甚枚举,经济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风险因素达到一定程度或遇到适当的条件,可能性就转化为现实性,成为风险事故,带来风险损失。风险造成的重大亏损,可以产生亏损,使企业成为“ST”(即在股市行情表上标“ST”,以示该公司连续两年亏损或严重亏损);风险造成的偿付困难,可以使企业产生危机,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才能应对,甚至有被并购的危险;风险损失达到一定程度,还会产生资不抵债的破产危机,给企业以毁灭性的打击。就我们供销社系统所属的一些企业来说,前几年发生严重亏损,固然与企业管理制度thldl.org.cn体制不顺、经营机制不活、历史包袱沉重有关,但风险损失惨重也是重要原因。由于缺乏风险防范意识,投资不能收回屡见不鲜,上当受骗也时有发生,经营亏损更是经常出现。
但是,风险又与机遇并存,与收益相关。高风险的行业和,往往可能获得高额的利润;没有风险,企业也就没有发展的机会。成功的公司,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就是在风险中博击、在不确定中取胜的。不敢冒一定风险的企业没有发展前途;害怕风险的领导者不是优秀的企业家。关键问题在于能否正确预测风险、妥善回避风险、及时化解风险。
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其基本方法是建立风险反馈系统,预测经济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正确风险可能带来损失的程度,制定风险管理方案,采取防范风险的各种措施,如控制风险因素的积累,消除风险因素成为现实的必要条件,分散、转移和化解风险等,使风险控制在企业能够承受的程度内,从而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和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风险审计是企业风险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对风险的审核、评价、监督的职责,发挥着其他职能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因为内部审计机构不从事直接活动,能够客观真实地预测风险;内部审计机构把整个企业作为审计对象,能够站在全局的高度,系统全面地评估风险;内部审计机构直接对董事会和总经理负责,便于迅速果断地处理风险。开展风险审计对于强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内部审计作为的。社会经济和企业规模的阶段性,决定了内部审计也呈现阶段性的特点。如果抽象地把企业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分为简单商品经济、发达商品经济、现代市场经济三个阶段,把企业的经营规模分为小型企业、中型企业、大型的股份公司三个阶段,那么内部审计也相应地可分为账项导向审计、企业管理制度导向审计、风险导向审计三个阶段。
在简单商品经济中,在规模较小的时期,由于经济联系简单、账项记录较少、企业领导人可以实行事必亲躬的直接管理,内部审计也就相应实行账项导向审计。其基本是从原始凭证入手,逐项逐笔进行详实审核,审查账证、账物、账账、账表是否相符,力图通过凭证审核发现问题,达到查错防弊的目的。这是内部审计发展的最初阶段。这种审计方法,在有账可查的范围内可以做到全面、准确地审计,最大限度地揭示错弊,但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账项导向审计的局限性就日益凸显,逐渐退出其主导地位。
当简单商品经济发展为发达商品经济,企业经营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由于融资投资渠道和方式多样化、经济关系逐步复杂、经济往来账目浩繁、企业管理层次增多并建立了一定的企业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就自然地发展为制度导向审计。其基本方法是从评审企业的内控企业管理制度入手,找出其容易出现差错的薄弱环节;然后决定审计的重点范围,进行部分详实账项审计。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并且可以通过完善内控制度防止以后出现差错。企业管理制度导向审计虽比账项导向审计进了一大步,但它只能在企业管理制度发生作用的范围内防止错弊,而不能防止制度以外的风险。
在现代经济时期,经济联系更为广泛,经济关系十分复杂。企业体制和规模已发展到有限责任、股份有限公司、以至企业集团;活动范围扩展到广阔的国内,并加入WTO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融资方式有银行借贷、发行债券和股票以及补偿贸易;商品流通发展到远期交易、;业也有连锁、配送中心、总经销、总代理等。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的风险因素繁多,带来的风险损失越来越大。在这种环境下,内部审计必然要以风险审计为主导。其基本方法是对企业的决策、目标、计划、政策和控制企业管理制度、责任体系、监督体系以及经济活动的外在环境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审查企业防范风险和化解风险的措施是否完备周到,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措施,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效果,保证企业运营的安全和目标的实现。
我国地域广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各企业所处的环境和经营规模不一样,因而内部审计所处的发展阶段也不一致。三个不同阶段的审计方法也不是互相排斥,而互相结合并行不悖的。但在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大环境中,风险导向审计应处于主导地位,三种审计方式要结合进行、各有侧重。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应当以账项审计为主进行详实审计,同时也可进行内控制度评审和风险预测,帮助企业完善内控制度,防止出现风险损失。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来说,应以企业管理制度导向审计为主,有重点地进行账项审计,同时也进行风险预测和防范。对于大型的股份公司来说,则应把重点放在风险审计上,同时也要进行内控企业管理制度评审和有重点地进行账项审计,既帮助企业回避风险,又帮助企业完善内控制度,查找差错和舞弊。
当前我国风险导向审计尚处于初步认识和探索阶段,国家审计机关开始对财政部门和金融部门进行财政风险、金融风险审计,一些会计师事务所也对大型企业或上市公司尝试风险导向审计。从整体来看,审计理念和方法仍然以传统审计模式为主,普遍运用账项导向审计和企业管理制度导向审计。但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风险导向审计必然要取代传统的账项导向审计和企业管理制度导向审计。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