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青年的十大英雄
nzm_1956 · 2008-11-27 09:26 · 97296 次点击
影响中国青年的十大英雄
1.信仰英雄———江竹筠
江竹筠这个名字,知道的人不多,一说到“江姐”,知道的人就太多了。因为著名长篇小说《红岩》,因为电影《烈火中永生》,因为歌剧《江姐》,因为歌曲《红梅赞》和《绣红旗》,“江姐”无人不晓,她的本名江竹筠倒被人们忘了,“江姐”已成为一个代名词,已成为人们心中所有经受监狱考验的革命者的化身!是一个伟大的信仰英雄。
2.道德英雄———雷锋
雷锋,无疑是当今中国知名度最高的姓名,他是嵌刻在亿万中国人第一印象中的英雄。在共和国五十多年众多的英模人物中,雷锋无疑是最为人知、最深入人心、影响最深远的“第一英雄”。
对于他的事迹,国人大都耳熟能详。1962年8月15日,雷锋在指挥助手倒车时,一根木桩被刮倒,正好击中了他的太阳穴。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1963年3月,《中国青年》杂志编辑出版《雷锋专辑》,***为该专辑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学习雷锋活动。此后,学雷锋活动长盛不衰。《学习雷锋好榜样》《接过雷锋的枪》也成了那些年广为传唱的“流行”歌曲。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日记中的这段话作为著名格言,几乎影响了几代人的人生观、价值观。
现在,人们把自己身边做好事的人称为“活雷锋”。雷锋永远是一种崇高的人生境界、一个值得回味和憧憬的理想。
3.人权英雄———遇罗克
1970年3月5日,以一篇《出生论》震撼北京、震撼中国的遇罗克,献出了他那27岁的年轻生命。他的家庭也一直在痛苦的深渊中挣扎,过着如同噩梦般的日子,蒙受着那不断降临的恐怖与灾难。上世纪60年代遇罗克向“无处不在”的、被作为主流意识的“血统论”挑战,成为了一个时代的丰碑。
4.意志英雄———张海迪
张海迪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全国的典型。在她之后,虽然也推出了众多的英模,但影响远不能与她同日而语。
1983年3月7日,共青团中央在北京召开表彰大会,授予张海迪“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并做出“向张海迪学习”的决定。在此之前,《中国青年报》发表了她的自述《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和长篇通讯《生命的支柱———张海迪之歌》。
她五岁时因意外导致高位截瘫,自第二胸椎以下全部失去知觉,但她身残志坚,自学了英、日、德和世界语,翻译了近20万字的外文资料和著作,还自学了医疗知识及针灸技术,为农村群众治病一万多人次。
当时的许多青年正在从萨特的存在主义中寻找信仰,所以,张海迪作为“正确人生观”的典型受到了极高的重视。邓小平专门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这个题词实际上将张海迪当作了“四有新人”的表率。成了典型的张海迪并未失去她的个性,她坚持留住了那一头美丽长发,她不讳言自己曾经软弱服过安眠药企图自杀,她谢绝了组织安排的职位而选择了文学作为自己的职业。后来,她以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创作了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和散文集《生命的追问》等作品。
作为人类生命意志坚强的象征,无论再时过境迁,张海迪也不会“过时”。
5.精神英雄———郎平
郎平,这是个倍受国人尊重的名字。说这个英雄是郎平一个人,不如说是一个集体———女排。我们不曾忘记,当年的女排曾经给这个沉睡多年而又重新觉醒的民族带来多少欢欣与鼓舞,以至北大学子喊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20世纪80年代的“女排精神”符合那个年代的需要,用体育凝聚民族精神。其时,刚刚告别了“文革”剧痛的中华民族终于重新向世界敞开了博大的胸怀。而当年的中国女排,以其奇迹般的六年中五次夺得世界冠军,成为振奋民族精神的一剂强心针。那个时候,只要有中国女排参加的体育比赛,人们都会很自觉地锁定电视频道,如果是决赛转播,说一个城市万人空巷也不为过。同样火热的激情,外国人很难理解,小小的一只排球,竟然能够牵动一个民族的神经。他们不能理解一个伟大的但是却遭受了一百多年屈辱的民族的真切感受。
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就是顽强拼搏的代名词。“女排精神”曾是时代的主旋律,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中国女排表现出的“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精神,激荡风云,引领时代,影响了整整一代人。